如何抑制我國常態(tài)化的產能過剩?
2013年01月21日 13:48 935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以體制之矛攻體制之盾收效甚微
為了應對盲目投資和產能過剩問題,中央政府可謂絞盡腦汁、招數頻出,大到宏觀調控,小到窗口指導,但長期以來,總是走不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一些與政府投資相關的行業(yè)經常出現嚴重的產能過?,F象。早在朱镕基任總理期間,他就強調要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為了不讓銀行成為地方政府盲目投資的提款機,他推動金融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不讓地方政府干預金融。比如1998年底央行打破行政區(qū)劃設立九家大區(qū)行,實行垂直管理。同時,還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財政的分稅制,削弱地方政府的財權,目的主要也是為了遏制地方的投資沖動,讓中央有能力來統籌規(guī)劃、合理投資。但這些政策舉措并不能根治體制性的產能過剩問題,原因在于,體制未變,變的只是體制內的權力再分配。如財權上收,地方就開展土地財政,銀行融資困難,地方就變相發(fā)債。投資沖動不減當年,金融風險卻在不斷累積。
如果說過去的分稅制改革是讓中央得大頭,有利于全國一盤棋,通過轉移支付來實現均衡發(fā)展,那么,接下來可能實施的分稅制調整是讓地方得大頭,有利于地方的事權和財權相對應?體制內部調整十幾年一輪回,體制改革的尺度卻沒有多少突破。
這么多年下來,應對產能過剩的政策層出不窮,已經積累了很多案例,我們完全可以用這些案例進行政策效應評估。因為一項政策目標在推行過程中,存在執(zhí)行難度,要考慮執(zhí)行意愿,還要估計執(zhí)行能力,即目標完成率=設定目標×難度系數×意愿率×執(zhí)行力系數。按此公式,便容易解釋,為何有些政策目標的完成率非常高,如奧運會、世博會,因為難度不大、意愿和執(zhí)行力都很強;又有些目標如醫(yī)改、養(yǎng)老金缺口彌補、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等,不僅完成難度大,而且地方政府執(zhí)行意愿不強,同時,由于實現目標所需的改革成本和資金成本高昂也讓地方政府望而卻步。
更有一些中央政府應對地方投資過熱或產能過剩而出臺的政策,地方不但不去認真執(zhí)行,還反其道而行之,即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例如,清理地方融資平臺的政策早就開始實施了,但2012年的城投債(實際上就是地方政府債)發(fā)行總額約同比增長150%左右。再如,國家在對鋼鐵行業(yè)的政策上一直采取淘汰落后產能、鼓勵收購兼并,但為何產能越限越多,而并購則少有發(fā)生呢?原因在于地方保護和政企不分。因此,不突破現有的體制框架和利益格局,那些優(yōu)化資源配置、制止盲目投資的政策目標是很難實現的。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