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涉嫌操縱白銀和銅市場
2010年12月24日 9:44 9399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銅資訊
一般人認為,中國需求是決定全球大宗商品走勢的最重要的因素。
最新的例證發(fā)生在12月21日,中國海關總署當天公布數(shù)據,中國11月銅進口量較10月份增加37%,銅價(68370,-300.00,-0.44%)隨后在倫敦和紐約市場都大幅飆升,并創(chuàng)造了歷史新高。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銅合約上漲1.6%,收于每公噸9353美元。
但真實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12月21日同一天,LME發(fā)布報告,稱有一個交易席位在LME的銅持倉量占到了總量的80%-90%。這樣的持倉量相當于世界所有交易所注冊的銅庫存總量的一半,價值約30億美元。
紐約的一位對沖基金經理告訴本報記者,這個交易席位很可能是某一個銀行,而且可能是自營交易部門購買的與代表客戶購買的量加在一起。
LME沒有具體公布這個交易席位是誰。但英美主流財經媒體均引述匿名消息源稱,摩根大通是LME銅合約的最大持倉者。
華爾街金融博客Zerohedge的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個交易席位“就是摩根大通”,如果摩根大通能夠提出任何反駁的話,他們將立即收回自己的指控。
Zerohedge由前華爾街交易員創(chuàng)辦,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獨立金融博客,華爾街空頭大師Jim Chanos稱該博客為每日必讀。
自今年3月份以來,Zerohedge還連續(xù)發(fā)表多篇文章指控摩根大通操縱白銀市場。到10月底和11月初,來自紐約和佛羅里達的兩位交易員則直接將摩根大通告上法庭,稱后者操縱白銀市場,導致自己在白銀交易中蒙受損失。
本報記者聯(lián)系了摩根大通駐紐約的新聞發(fā)言人Jennifer Zuccarelli,請其對多家媒體的報道和兩宗起訴案置評,Zuccarelli說,“我們將拒絕置評”。
不過,據《金融時報》10天前的報道,摩根大通在減持白銀倉位。和過去相比,當前摩根大通的白銀期貨頭寸“已大大減少”。
今年12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委員Bart Chilton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今年早些時候,有交易席位持有白銀市場超過40%的倉位”。
而在10月份,Chilton曾表示,一些市場參與者不斷采取欺詐手段來影響和控制白銀價格,對于這種非光明正大控制銀價的不誠實行為,必須予以嚴厲查處。該委員會正對白銀市場進行為期兩年的高規(guī)格調查。
銅市場被壟斷?中國付高成本
摩根大通最近表示將發(fā)起一個以實物支持的銅ETF(交易性開放式指數(shù)基金),其后,市場一直傳言摩根大通可能是LME銅合約的最大買家,認為該公司在ETF推出前提前布局。
今年10月以來,已有三家機構向美國證交會申請推出現(xiàn)貨銅交易ETF基金。摩根大通的現(xiàn)貨銅基金將得到6.18萬噸實物銅的支持;貝萊德的iShares Copper Trust將持有12.12萬噸銅;ETF Securities亦會建立一只基金,但未說明將持有多少噸銅。另有消息稱,高盛和德意志銀行也有意推出現(xiàn)貨銅ETF基金的計劃。
上個月,一些金融交易商給英國金融服務局(FSA)寫信,聲稱如果BlackRock、高盛、德意志銀行獲得執(zhí)照成立銅ETF的話,可能會引起一場泡沫。因為如果這些銅基金全部獲得認購,他們可能需要購買LME一般多的銅庫存。按照目前的ETF模式,投資者購買的并不是一紙期貨合約,而需要有實物銅作為支撐。
LME11月的報告顯示,其最大一家銅持倉者占比只有總量的50%-80%,但上周的數(shù)據顯示其占比已經超過90%了。
面對各界質疑,摩根大通上周曾表示,該公司在LME的銅持倉量“不超過總量的90%”,但當路透社詢問其銅持倉量是否占比小于90%時,該公司亦拒絕置評。
Zerohedge告訴本報記者,他們不清楚中國作為銅產品最大的非投機性終端用戶,會對最近的這些新情況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對銅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今年以來銅價已上漲了約27%,使得中國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持有交易所已準備交付的金屬并不是合算的買賣,因為投資者需要支付保險和倉儲成本。但近期金屬價格飆升,使投資者在支付倉儲成本和保險后,還可以從購買金屬現(xiàn)貨并賣出更高價位的期貨合同中獲利。
Zerohedge說,他們也不清楚CFTC是否會對市場操縱行為采取行動,但監(jiān)管部門一直在推遲限制單個交易席位持有倉位的規(guī)則。
與此同時,即便監(jiān)管者可以限制每一個交易席位可持有的期貨數(shù)量,他們依然沒有權力限制人們對商品現(xiàn)貨的持有。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