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能源危機對基本金屬的影響簡析
2021年10月28日 11:6 34644次瀏覽 來源: 中信建投期貨 分類: 期貨
此次歐洲能源危機圍繞電能、天然氣、煤炭展開,與傳統(tǒng)以石油為主的能源危機大為不同,具體表現為全球電力、天然氣、煤炭的價格創(chuàng)下新高。
原因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的普及使得電力供應不穩(wěn)定,當可再生能源發(fā)力不足時需要傳統(tǒng)能源發(fā)電進行替代;二是天然氣需求的增長超過供應的增長;三是歐洲天然氣庫存水平偏低,應對風險的能力不足。
影響方面,從宏觀角度來看,一方面,使得市場對于未來經濟陷入滯脹的擔憂升溫,貨幣政策承壓;另一方面,由于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迫使高耗能行業(yè)不得不減產停產,進一步加劇供應危機,限制了經濟復蘇。從微觀層面來講,一方面,能源緊缺使得基本金屬冶煉等高耗能行業(yè)面臨限產壓力;另一方面,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冶煉成本顯著上升。從產量來看,影響比較大的是鋁、鋅、鎳;從成本來看,影響比較大的則只有鋁和鋅。因此,能源危機對鋁和鋅的影響最大,其次為鉛,對鎳和銅的影響相對較小。
銅:根據ICSG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精煉銅產量中,亞洲地區(qū)占比58%,歐洲地區(qū)占比16%。歐洲地區(qū),俄羅斯精煉銅產量占全球比例為4.23%,波蘭為2.29%,德國為2.62%。
此次能源危機最嚴重的地區(qū)是歐洲,歐洲精煉銅產量占比為16%,若電力緊缺持續(xù)蔓延,該地區(qū)精煉銅的生產將受到較大影響。不過,從當前的公開信息看,尚未看到銅冶煉企業(yè)受到重大影響。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年鑒》2018年的數據,國內銅單位能耗約為480kgce/t,折合電力約1600千瓦時。其中能耗最多的為銅冶煉和銅加工,單位能耗為285kgce/t和193kgce/t。如果僅考慮電解精煉環(huán)節(jié),能耗為107kgce/t,約357kWh/t。如果以法國10月即期電價175歐元/兆瓦時計算,折算人民幣約1.3元/千瓦時。因此,精煉環(huán)節(jié)能耗成本464元/噸,即使考慮全流程能耗成本,以電價計算,亦僅為2080元/噸,占當前銅價成本不足3%。實際能耗成本占比更低。換言之,電力價格上漲對銅價的影響非常有限。
鋁:根據IAI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電解鋁產量分布情況,亞洲地區(qū)(含中國及海灣地區(qū))占比最高74.7%,歐洲地區(qū)占比11.9%,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總占比不足15%。從主要的生產國看,中國電解鋁產量超過全球產量一半以上,約占57.5%,其次是印度、俄羅斯、加拿大、阿聯(lián)酋、澳大利亞等國家。由于電解鋁是高耗能行業(yè),全球多數冶煉企業(yè)分布在化石燃料相對豐富的國家,像中國、印度的煤炭資源較為豐富,俄羅斯、加拿大、阿聯(lián)酋等天然氣及石油較為豐富,同時這些地區(qū)的能源支出費用相對低廉。
目前,歐洲能源緊缺最為嚴重,最直接的表現是天然氣價格與煤炭價格大幅飆升,進而帶來電價飆升。按10月歐洲電力最高價計算,約為210美元/兆瓦時,同比去年上漲400%左右。折合人民幣約為1.36元/千瓦時,相較國內平均工業(yè)用電0.56元/千瓦時,歐洲工業(yè)用電價格幾乎是國內的2.43倍。歐洲電解鋁噸鋁生產能耗在15500千瓦時左右,如果按10月的電價測算,則歐洲電解鋁電力成本為3255美元/噸,對比當前LME現貨價格,僅電力成本便已超過售價。
但實際上,多數鋁企會跟電廠簽長協(xié)訂單,實際電價成本會低于實時價格,而部分未簽長協(xié)訂單的鋁廠面臨較大虧損。目前,荷蘭的Aldel鋁廠于10月11日停產,如政府沒有采取措施,停產將延續(xù)至明年年初。斯洛文尼亞的Talum鋁廠已停24個電解槽,并計劃將明年的計劃產量減少50%。斯洛伐克的Slovalco鋁廠已減產10%,計劃明年將產量降至80%。若能源價格走一步走高,歐洲其他地區(qū)鋁廠亦有減產風險。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另一大電解鋁生產國印度正面臨煤炭緊缺風險,印度產量全球占比為5.59%,當地鋁廠多為火力發(fā)電,自9月下旬起,印度多家鋁廠自備電廠的煤炭庫存已處于低位,目前,當地一些電廠煤炭可用天數不足一周,若月底煤炭供應短缺無法得到有效緩解,則當地鋁廠面臨較大減產風險。
鎳:鎳冶煉主要產品為電解鎳和鎳鐵,從原料端分別對應硫化鎳礦和紅土鎳礦。硫化鎳礦經過長年開采資源逐漸減少,紅土鎳礦利用時間較短,資源豐富,逐漸成為主流。
從全球范圍來看,電解鎳產地較為分散,中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挪威六國產量占全球63%,此外,巴西、芬蘭、法國、南非等國也有電解鎳產出,但占比不高。全球鎳鐵產量主要在中國及印尼,近年來,印尼NPI產能擴張迅速,2020年已超過中國成為鎳鐵最大生產國。印尼NPI產業(yè)之所以能快速發(fā)展,與其鎳礦、煤炭在內的各種原材料資源充足是分不開的。
從能源消耗來看,若以鎳精礦-電解鎳生產工藝生產,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年鑒》2018年鎳冶煉綜合能耗3369kgce/t計算,每噸鎳需耗電11117.7千瓦時。按若工業(yè)電價0.6元/千瓦時、電解鎳15萬元/噸計算,則電解鎳價格中電力成本占比為4.45%。若按紅土鎳礦-鎳鐵生產工藝生產,每噸高鎳生鐵產品能耗約4400千瓦時,則電力成本為2640元,按高鎳生鐵品位10%計算,當前市場報價1500元/鎳,每噸高鎳則高鎳生鐵價格中電力成本占比為17.6%。
從成本占比來看,能源危機給電解鎳帶來的壓力并不大,對鎳鐵方面影響更為顯著。所以,可以從市場觀察到,近幾個月以來,鎳鐵報價較電解鎳更為堅挺,并且時常出現鎳鐵價格高于電解鎳價格的倒掛狀態(tài)。
從能源危機對供需平衡的影響來看,由于能源短缺嚴重的歐洲電解鎳產量占比相對有限,對鎳供需平衡的影響較小。鎳鐵方面,雖然近期中國采取限電措施控制能耗,令近幾個月鎳鐵產量快速下滑,但印尼方面作為煤炭出口國,能源供應較為充足,且其鎳鐵產能正處于擴張周期,后續(xù)供應傾向于繼續(xù)走高。因此,能源危機或難以成為鎳價運行的邏輯主。
鋅:根據ILZSG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精煉鋅產量中,亞洲地區(qū)占比最高65.94%,歐洲地區(qū)占比17.71%,美洲地區(qū)占比13.02%,非洲及大洋洲總占比僅3.33%。從主要的生產國看,中國精煉鋅產量占比接近全球產量一半,約占46.3%,其次是韓國、印度、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由于濕法煉鋅的能耗相對較高,同時下游消費較為集中,主要用于鍍鋅鋼板的生產。因此,產能多分布在消費集中的地區(qū),一些鋼材產量較大的國家,如中國、韓國、印度、日本等。
歐洲地區(qū)每噸濕法煉鋅生產能耗在4000千瓦時左右,如果按10月的電價測算,則歐洲濕法煉鋅的電力成本為810美元/噸,電力成本接近總成本的一半。電力成本的大幅飆升對冶煉企業(yè)利潤擠壓明顯,歐洲冶煉企業(yè)8月初開始陸續(xù)減產。
8月初,歐洲鋅冶煉廠Plovdiv(年產能7.6萬噸)停產10天,9月下旬,Nyrstar旗下位于荷蘭的冶煉廠Boliden宣布錯峰減產。10月,Nyrstar再次宣布削減其歐洲三家冶煉廠50%的鋅產量,影響年總產量約為35萬噸,大約影響全球2.5%的鋅供給。近期,另一國際金屬生產巨頭嘉能可表示,由于能源成本飆升,宣布旗下歐洲鋅冶煉廠將施行錯峰減產。當前歐洲天然氣和煤炭價格仍處高位,庫存水平偏低。在拉尼娜氣候影響下,今年冬季預計較以往更冷,能源價格有進一步走高可能,屆時更多的冶煉企業(yè)面臨減產壓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亞洲地區(qū)除中國外,韓國、日本和印度的產量全球占比為15.32%。日本、韓國作為能源進口依賴度較高的國家,同樣受到能源價格飆升的影響,而印度目前亦面臨煤炭資源緊缺的問題,若冬季能源價格繼續(xù)走高,減產壓力將傳遞至亞洲部分地區(qū)。
鉛:根據ILZSG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精煉鉛產量中,亞洲地區(qū)占比最高63.91%,其次是美洲地區(qū)占比17.61,歐洲地區(qū)占比16.13%,非洲及大洋洲總占比僅2.35%。從主要的生產國看,中國精煉鉛產量最多,全球占比為41.72%。其次是美國,全球占比9.57%。接著是印度、韓國、墨西哥、德國等國家。由于鉛冶煉能耗成本較低,原料成本占比較高,因此產能主要分布在鉛礦資源國及部分主要消費國。
鉛冶煉能耗相較其他有色金屬偏低,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年鑒》2014年鎳冶煉綜合能耗先進值355kgce/t計算,每噸鉛冶煉能耗在1065千瓦時左右。鉛冶煉中電力成本達到現金成本占比的30%以上,海外煤價、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在會推高冶煉成本,但在計算原生鉛完全成本時,還會考慮白銀、硫酸等副產品收益。同時目前再生鉛產量占比超過原生鉛,且能耗更低,因此相較于其他高能耗品種,能源價格上漲對原生鉛供應影響相對較小。
責任編輯:李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