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稀土產品方面 目前不太可能避開對中國依賴
2019年12月16日 9:42 9060次瀏覽 來源: 環(huán)球時報 分類: 稀土
路透社11日爆料稱,美軍方計劃出資建設稀土加工設施,以確保稀土原料和產品在美國國內的供應。報道稱,這是自二戰(zhàn)曼哈頓計劃制造出第一顆原子彈以來,美國軍方首次對商業(yè)規(guī)模稀土生產進行金融投資。近一年來,從澳大利亞、加拿大到蒙古國,美國滿世界尋找新的稀土供應商或替代品,然而幾乎一無所獲。自從美國對中國發(fā)動貿易戰(zhàn)后,美國一直擔憂遭到中國的反制,而稀土被認為是中方反制的撒手锏。美國常利用自己的霸權對別國制裁和封鎖,如今顯然是做賊心虛。不過,中國政府部門11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度中國稀土開采、加工總量反而有不小增長。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耿爽不久前明確表示,中國愿以稀土資源和產品滿足世界各國發(fā)展的正當需要。
雖然美國和西方對中國可能限制甚至停止稀土出口作為貿易戰(zhàn)報復手段憂心忡忡,但中國不但沒有減少稀土開采生產和出口,相反,還擴大了配額。11月中旬,中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2019年稀土礦的開采配額為13.2萬噸,連續(xù)兩年創(chuàng)新高。稀土產品的冶煉加工總量也比2018年增加1成,增至12.7萬噸。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耿爽不久前在記者會上針對稀土問題表示,中國是全球稀土第一儲量大國,也是第一生產大國。中國一直秉持開放、協(xié)同、共享的方針,推動中國稀土產業(yè)的發(fā)展,我們愿意以稀土資源和產品滿足世界各國發(fā)展的正當需要,為促進世界經濟發(fā)展發(fā)揮積極作用。耿爽稱,在全球化的時代,全球產業(yè)鏈條緊密相連,主導、壟斷某一個領域或者市場,或者人為地將某一節(jié)鏈條切除或者排除出去,都是行不通的。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稱,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中國稀土儲量僅占全球已知儲量的36%,然而中國稀土加工產量卻占全球70%。報道稱,這是由于稀土與黃金、煤、鐵等資源不同,稀土不是從地下挖出來簡單處理后就能用的,它常常與其他多種元素伴生在一起。要想得到純度較高的稀土產品,最重要的是提煉分離技術,而且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毒的廢水、廢氣和無用的尾礦。報道引述西澳大利亞礦業(yè)學院教授達德利的話稱:“美澳要想與中國競爭非常困難。中國不僅擁有稀土資源,而且擁有卓越的(稀土提煉分離)技術。”
英國《金融時報》稱,在稀土產品方面,世界目前不太可能避開對中國的依賴。丹麥奧爾堡大學專家安德森說:“將稀土礦藏提煉并轉化成商業(yè)產品方面,中國公司被認為是這一復雜技術領域的領導者,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因此,很難想象將中國技術完全排除在外的一個工程會取得成功。”
“中國增產稀土的深謀與遠慮。”《日本經濟新聞》稱,此前,中國政府從保護“戰(zhàn)略資源”和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一度抑制國內的稀土生產。如今中國擴大稀土生產配額,增加供給,令世界松了一口氣。但與此同時,這也對美國構建中國以外的稀土產業(yè)鏈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在加大稀土生產的同時,也在加大對外國稀土礦藏的進口?!度毡窘洕侣劇贩Q,中國2018年稀土進口量激增至2017年的近3倍,而美國則變成了礦產供應國。芒廷帕斯公司經營著美國唯一一座稀土礦。今年,該公司將其開采量提高了一倍,將超過3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15%。不過,芒廷帕斯的稀土礦卻不得不運往中國進行加工。
俄衛(wèi)星新聞網引述學者的話稱,稀土是制造電子產品等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不會輕易使用稀土作為報復工具。否則不僅有損中國形象,還將破壞全球供應鏈,對中國不利。報道稱,由于稀土資源在澳大利亞、蒙古國及美國本身都有,因此如果中國限制稀土生產和出口,只會導致中國在這個市場上喪失領先地位。相反,中國擴大生產,有助于加強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的地位。更關鍵的是,擴大稀土生產能更大滿足中國的國內需求。在電信、信息網絡、集成電路、芯片、飛機發(fā)動機、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領域,稀土是所有這些行業(yè)的關鍵原材料。中國擴大稀土生產將使自己在這種寶貴資源的生產加工以及高科技行業(yè)競爭中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周大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