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團隊在鎂合金塑性變形介觀模型研究上獲重要進展[圖]
2018年04月04日 8:54 8835次瀏覽 來源: 上海交大 分類: 鎂資訊
一百多年來,交大人用知識和智慧創(chuàng)造累累碩果,譜寫了近現(xiàn)代史上的諸多“第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智慧、科學研究的智慧、服務(wù)社會的智慧、為國爭光的智慧。新聞網(wǎng)特推出“交大智慧”專欄,聚焦交大人的智慧之光,展現(xiàn)交大人為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董杰教授團隊和德國馬普鋼鐵所Dierk Raabe教授團隊合作在鎂合金塑性變形介觀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利用晶體塑性模型描述鎂合金變形過程中的位錯滑移變形機制,利用相場模型描述孿晶形核、擴展和長大行為,建立了首個適用于密排六方金屬材料的可同步描述位錯與孿生機制的耦合晶體塑性-相場全場模型。該模型為研究鎂合金在復雜邊界條件下的塑性變形機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剪應(yīng)力下鎂多晶的微觀組織、剪切應(yīng)力和基面位錯密度演化過程
研究論文“An integrated crystal plasticity-phase field model for spatially resolved twin nucleation, propagation, and growth in hexagonal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16/j.ijplas.2018.03.009)發(fā)表在國際頂級塑性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博士生劉傳來為第一作者,董杰教授和馬普鋼鐵研究所Martin Diehl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董杰教授團隊和Dierk Raabe教授團隊將繼續(xù)合作完善該模型,并利用該模型深入研究鎂合金的室溫、高溫塑性變形行為及裂紋擴展和材料失效機制。
近年來,在丁文江院士的大力支持下,董杰教授團隊在鎂合金塑性變形機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上發(fā)表了3篇論文。另外兩篇分別是,靳麗副教授發(fā)表了原位研究鎂合金三點彎曲變形機理方面的論文“In-situ investig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plasticity of two magnesium alloys during three-point bending. Jin Li, Jie Dong*, Jie Sun, Alan A L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72 (2015) 218-232”(https://doi.org/10.1016/j.ijplas.2015.05.010);董帥博士發(fā)表了鎂合金循環(huán)變形機理及疲勞損傷方面的論文“Characteristic cyclic plastic deformation in ZK60 magnesium alloy. Shuai Dong, Qin Yu, Yanyao Jiang*, Jie Dong*, Li Jin, Fenghua Wang, Wenjiang 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91 (2017) 25-47”(https://doi.org/10.1016/j.ijplas.2017.01.005)。
責任編輯:陳巖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quán)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quán)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gòu)授權(quán)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zhuǎn)載,轉(zhuǎn)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quán)協(xié)議,取得轉(zhuǎn)載授權(quán);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