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打開未來
2017年03月02日 9:49 91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chuàng)新
“來!試試這杯機器人的手沖咖啡。”從下單到取咖啡只需十秒左右,在美國舊金山,一款咖啡機器人近期受到媒體廣泛關注。不少體驗者認為,機器的手沖咖啡可媲美人工制作。無論是咖啡師、廚師,還是服務員、保潔員,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似乎成為一種有吸引力的選擇。
電影《摩根》的預告片出自人工智能之手,新聞消息由機器人完成,谷歌機器人在圍棋的人機對戰(zhàn)中屢嘗勝果……擁抱人工智能,是技術變革帶來的時代紅利。20世紀50年代,十位科學家在達特茅斯會議上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60多年來,原本存于科幻故事里的主角,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從無人汽車到農牧自動化作業(yè),從醫(yī)療看護到育嬰保姆,人工智能早已見慣不怪,對勞動力的解放也顯而易見。但面對人工智能,人類并未變得更加從容,對其了解越深入越覺得擔憂,每一波人工智能的升級,都伴有焦慮和恐懼。在好萊塢電影中,人工智能產生自我意識后“造反”的橋段不勝枚舉。如何與人工智能和平相處?答案依然在探索之中。
今年1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預測,人類工作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實現(xiàn)自動化。對技術樂觀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義在于為發(fā)展更新了“發(fā)動機”。埃森哲咨詢公司在研究了美國、英國等12個發(fā)達國家后認為,人工智能預計在2035年能將這些國家的生產率提高40%左右。然而,在另一部分人看來,人工智能或許是一個隨時可能“張開獠牙”的影子。正如霍金所言,“人類由于受到緩慢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機器競爭,并會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可能導致人類的終結”。從“類人類”到掌握人類思維,科學家們的提醒,揭示了潛在危險所具有的巨大能量。
不過,有一點是共識,即機器人與自然人不同,而且要加以區(qū)分。近期,歐洲議會就正式向委員會提議,打算設立一套全面的法律來界定人工智能帶來的責任和道德問題。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說《我,機器人》中曾設想“機器人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能在人類受到傷害時袖手旁觀??紤]到機器人會在很多領域代替人類工作,比爾·蓋茨就提議向機器人征稅,此前歐洲議會也對類似法律提案進行過投票。制定法規(guī),是否會造成過度干預,又該如何避免阻礙創(chuàng)新?在發(fā)展人工智能的同時,人類也在進行著去焦慮化和去危機化的制度探索。
有人曾將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存在的微妙關系,稱為“智慧爭奪戰(zhàn)”。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歐洲開啟了“人腦項目”,集神經科學、醫(yī)學和計算機等多領域為一體,試圖從科學高地上把握技術。這種“智慧競爭”不只是人類腦科學研究的自我趕超,更包括心理與情緒在內的自我認知。
“要嚴肅思考如何把今天的智能革命賦予大眾,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紅利。”不管達到臨界值、超過人類智力總和的“奇點時刻”能否到來,我們都應當從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華那獨一無二的想象與思考,理性與善良。這或許才是人類認識自己、激發(fā)潛力的關鍵所在。
責任編輯: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