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銅車馬
2015年08月30日 9:27 849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wǎng) 分類: 金屬器皿
1980年冬,我國秦代考古又有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側,發(fā)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大小約為真馬、真車、真人的二分之一。發(fā)現(xiàn)時,一乘破碎成1325片,一乘為1685片,實在是破損不堪。經(jīng)過科技人員近八年的精心修復,兩乘銅車馬奇跡般地恢復了當年的瑰麗風姿,并于1988年 5月1日出現(xiàn)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展廳。
這里向大家介紹的是其中被稱為“高車”的銅車馬,它重1061公斤,長225cm,高152cm。
前面是四匹并駕齊驅的駿馬,中間兩匹馬是駕轅的,稱為“服馬”,兩邊的馬是拉車的,叫“驂馬”。由于是帝王用的馬,自然要優(yōu)中選優(yōu)。這四匹馬均 為耳若削竹,目似懸鈴,頭方肚圓,脊干平等,胸部肌肉豐滿,四腿修長勁健,總之完全符合《相馬經(jīng)》中的駿馬條件。右側馬的額頂,立有一個高22cm,形狀 如瓔珞的物體,它的名稱叫“左纛”,是古代帝車輿的標志。根據(jù)記載,纛用牦牛尾或雉尾制成,這里用青銅絲仿制得惟妙惟肖。馬身上有轡繩、韁繩、絡頭、銜鑣 等多種控馬器具,一切完全是秦代馬具的真實模擬,工藝精良,形象逼真。以馬的籠頭為例,系由一節(jié)黃金、一節(jié)白銀采用子母扣連接而成。雖歷經(jīng)兩千多年,仍柔 軟靈活,彎曲自如。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點的是:秦代的馬車只有一個車轅(秦以前也是如此),所以必須是用雙數(shù)的馬駕車、拉車。車廂正中撐起的一柄大傘,既 能遮陽,又可避雨。令人贊嘆不已的是,這柄傘的直徑大到122cm,厚度卻僅是0.2-0.4cm,一次鑄造成型,沒有焊接、鍛打的痕跡。大家試想一下, 面積如此之大,并且還不是平面,而是拱形,厚度又那么薄,鑄造難度該有多大!它要求工匠必須有很高明的金屬配比經(jīng)驗,能精準地控制銅液的溫度和澆鑄時的流 動速度,實在是差一點都不行。傘下站立一位駕車的人,他可不是一般的車夫,他頭上戴的叫“鶡冠”,表明是一位身份較高的官員。再看他背后挎著銅劍,左手旁 放著一柄弓弩,說明他要負責坐在后面車內(nèi)的皇帝的安全,有人戲稱他是警衛(wèi)團團長。難怪他一臉嚴肅,神情特別專注。
修復人員的統(tǒng)計表明,這套銅車馬由3000多個零件組成,共用了十幾種連接工藝,諸如彎釘連接、銷釘連接、子母扣榫卯連接、套接等。通過光譜和 化學分析法測定還可以得知,當年工匠們根據(jù)各部位的性能不同,其部件的硬度要求也不同的情況,在鑄造時采用了不同的合金配比。這些便都表現(xiàn)了嫻熟高超的冶 鑄技藝。
這套銅車馬的彩繪也是非常令人津津樂道。秦以前青銅器的紋飾或是鑄成或是鑲嵌,均不施彩繪。秦代則改變了以往的做法,采用五彩繽紛的顏色,在青 銅器上繪制華麗的紋飾。這套銅車馬的所有零部件都進行了彩繪,所用顏色有粉紅、朱紅、翠綠、綠、天藍、深藍、白、黑、褐等。由于它埋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側, 按照紅黃藍白黑五色所對應的方向,西方是白色,所以這套車馬以白色為主,八匹馬通體白色,只有鼻孔、口腔等處施以粉紅。這些彩繪不僅增加了車馬的美感,還 掩飾了鑄造時的砂眼等缺陷,再者還起了防護層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空氣中有害成分的銹蝕程度。因為銅車馬是完全仿真的,各種部件又都完整保存,所以成為研究 秦宮廷輿服制度的實物根據(jù),同時還解決了車、馬裝配上的一些長期爭論不休的歷史懸案??梢哉f,文物界強調(diào)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它完全具備。
來源:中國文物網(wǎng)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