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找礦模型助力礦業(yè)勘查
陳毓川院士談如何實現地質找礦大突破
2015年08月18日 8:59 305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陳鑫
8月16日,中國礦山地質學術交流會上,礦床地質專家、中國工程院陳毓川院士談到我國礦產資源,除少數礦產如金剛石、鉻鐵礦、鉑屬礦產等資源潛力不明朗外,絕大部分礦產都具有很大的資源潛力。
目前是中國礦業(yè)勘查的瓶頸期,如何促進地質找礦大突破呢?陳毓川院士多年的找礦理論研究和實踐,針對性地提出 “522找礦模型”。“522找礦模型”包含了5個客觀因素和4個主觀因素。
要充分利用好5個客觀條件。一是在已有地質工作程度基礎上,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質資料。要收集、開發(fā)、利用已有地質資料,用新的只是去分析,開發(fā)潛力大。一定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向前走。例如:湖南省郴州縣千里山花崗巖邊部金船塘鉛鋅礦深部找到大型矽卡巖型鉍錫礦床,是因開發(fā)老資料,有一孔深部見到錫礦的信息,分析區(qū)域成礦的分帶性,決策深部驗證,并找到大礦。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質成礦理論與找礦經驗。比較常用的是構造環(huán)境與成礦、地質建造與成礦、區(qū)域成礦模式、礦床成礦模式、成礦系列(成礦系統(tǒng))與找礦、經驗性的地質找礦標志等。關鍵是自覺地、盡量多地學習掌握、靈活應用已有的理論與經驗。陳毓川院士分享了他的直接接觸和體會:大廠礦床的研究勘查工作、區(qū)域性錫礦帶的研究與勘查、南嶺成礦系列研究與應用、礦床類型(卡林型金礦)、區(qū)域成礦模式(玢巖鐵礦)的應用、成礦模式(五層樓鎢礦、焦家式金礦)的應用等。三是用好探測技術方法。探測礦產的技術方法發(fā)展很快,海、陸、空,地物、化、遙、鉆、槽、井、坑探測技術都可使用。關鍵是三點:要有的放矢,不同的礦床類型,不同的地質構造環(huán)境,應用對應的有效探測技術方法;要應用最佳探測技術方法結合,不在多,而在有效為原則;要對非能源急需礦產加大深部探測,加大到1500~2000米,加強深部探測的有效技術方法研究與應用。四是成礦多元信息綜合分析研究與預測。通過地質調查研究及多種探測技術方法取得的成礦多元信息,進行科學的轉化、綜合分析、研究,與已有礦床模型的對比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定量的成礦預測(資源潛力與找礦遠景區(qū)、靶區(qū)),是一項減少找礦風險,縮小找礦范圍的十分重要的工作。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充分利用,使這項工作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可行性,正向智能化發(fā)展。五是資金與工作量的合理投入。分階段投入,還是一投到底,國家投入的強度應當按國家需要來確定。對國家急需礦產應加大投入力度,一投到底,加快勘查開發(fā)速度,可以與企業(yè)聯合投,亦可以國家直接投,打破國家不投商業(yè)性礦產勘查工作的框框。
另外4個主觀因素。第一個“2”是客觀的工作條件。一是政府政策與管理是礦產勘查工作能否健康、快速發(fā)展的決定性條件。當前國家政策是:立足國內、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國家加大礦產勘查投入,加強礦業(yè)秩序管理,加快礦業(yè)市場建設等。但是,也有幾個政策需要考慮:為充分調動找礦單位找礦積極性,急需完善中央地勘基金,改變基金的投資性質為風險基金;初始探礦權堅持申請登記授權,不搞招拍掛或停止登記的辦法。二是工作區(qū)社會環(huán)境是工作保證。一些地區(qū)地方政府、群眾對礦產調查勘查按政策歡迎支持,使工作順利。有的地區(qū)苛捐雜稅,高價賠償,甚至阻止勘查,難以工作。因此,建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政府需做不少工作。
主觀因素的第二個“2”是:礦產勘查的科學組織管理;承擔工作的人員及團隊素質是關鍵因素。
在勘查工作的科學組織管理方面,過去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在勘查工作部署上,應該繼續(xù)堅持以下的經驗:區(qū)域展開,重點突破,點面結合;區(qū)劃、區(qū)調、科研、物化遙、普查要統(tǒng)一部署;重點成礦區(qū)帶部署,相對穩(wěn)定,并兼顧一般;近年資源危機礦山勘查工作中提出綜合研究定方向,物化等探測定靶區(qū),鉆坑工程去驗證,效果好;急需礦產組織不同規(guī)模的勘查會戰(zhàn)??辈?、開發(fā)一體化。
礦產勘查工作部署需要注意:中大比例尺區(qū)域地質、礦產調查和區(qū)劃工作室科學部署的基礎;異常、礦點篩選與查證是核心工作;普查是關鍵環(huán)節(jié);科學研究工作要貫穿于整個勘查工作各階段,要安排;按勘查進程,情況變化及時調整部署。
礦產資源勘查需要整體部署,有效勘查,加快進度。目前,礦產資源勘查還面臨在勘查區(qū)域內礦權分割的難題,這是組織管理方面的難點,需要互相協(xié)調配合,需要中央、地方、企業(yè)、地勘單位聯合,建立多贏的新的勘查運行機制。這方面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政府應起主導作用。
眾所周知,勘查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承擔勘查工作的人員及團隊的素質。勘查工作室意向科學探索性工作,創(chuàng)新性工作和實踐性很強的工作,要考慮各方面的地質礦產因素,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認識,但又要不限于此,去認識新的現象,發(fā)現新的規(guī)律,因此對工作者要求很高。陳毓川院士認為,一是要充分發(fā)揮全國地勘隊伍找礦主力軍的作用;二是組織團隊要老、中、青結合,以老帶新;三是勘查項目實施過程對每一位工作者明確要求需要調查研究的問題,建立定期匯報研討制度,項目設計中要含綜合研究經費;四是地勘局、地質隊要大力加強綜合研究工作及定期召開找礦及科技成果、工作部署交流研討會,有目的地組織青年骨干外出考察相關礦床;五是重要成礦區(qū)帶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調局組織相對穩(wěn)定的研究部門,與地勘局、地質隊結合,長期進行地質礦產資源研究、交流、研討工作,形成制度;六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調局需要加強對地質技術人員的培訓,分層次、有計劃地進行,制度化,并列入地質工作計劃,保證經費;七是產學研結合,礦產勘查工作有目的地組織、邀請科研、教育單位科技人員參加,定向研究,定向培養(yǎng)人才。其中,關鍵是培養(yǎng)年輕地質人員從事地質工作的事業(yè)心、樹立光榮感、責任感,和進行探索的興趣感。要從學校培養(yǎng)起,要提高地質找礦工作在社會中的地位。
當前,礦業(yè)市場持續(xù)低迷,礦業(yè)投入銳減,這只是暫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對礦產資源需求的大形勢不會改變,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屬性決定了地質工作的重要性。在有資源潛力的前提下,應用522找礦模型,用好5個客觀條件,有政策與管理保障,主觀上搞好科學部署及充分發(fā)揮地勘隊伍的作用,組織好工作團隊,實現找礦大突破是有充分信心的。
(陳鑫)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