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資源品今年紛紛漲價 氣價上漲不會劃統(tǒng)一價
2009年11月26日 9:36 7437次瀏覽 來源: 廣州日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徐海星 王亮
今年油、電、水價格相繼上漲 有經濟學者質疑——
11月26日消息 雖然今年大部分時間居民物價指數(CPI)都是負數,但幾大資源產品——成品油、水、電的價格都已上漲,天然氣漲價風聲也甚囂塵上。權威人士稱明年總體還是要小幅漲價。專家表示,目前壟斷企業(yè)“成本+利潤”的定價機制需要反思。
“天然氣從目前進口成本看,提價是必然的,只是全國不會劃出一個統(tǒng)一價”,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權威人士昨日(25日?)向本報記者證實,天然氣價格近期上漲已成定局。
算上11月初剛漲的電價和正在醞釀漲價的天然氣,今年國內油價、電價、水價均實現了一輪總體上漲,資源品價格改革與“漲價”同期而至,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權威人士坦言,“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資源品越用越少”。
氣價上漲不會劃統(tǒng)一價
由于前一段時間的“氣荒”,天然氣價格是否該漲也成為社會爭論焦點,據悉,雖然居民用氣總體穩(wěn)定,但國內天然氣批發(fā)價格已經悄然大幅上漲,目前已比月初漲了20%。
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在擱置了一段時間后,重新提上日程,國內天然氣“老大”中石油有關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隨著供應量全面增長和進口氣價的多變性,天然氣漲價方案已經上報國家有關部門。
在此次調價方案中,據稱將對進口氣價率先上調,國家發(fā)改委能源所權威人士也證實,這個問題“去年底已經在考慮,現在時機也比較成熟,只是全國不會劃統(tǒng)一價,因為各地進口氣情況不同”。
廣東氣價波動應不大
從廣東油氣商會專家處了解到,廣東天然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此前價格比較低,此次調價波動的范圍應該不大。
主要資源品今年紛紛漲價
今年以來,資源價格輪番上漲,從今年年初的油價,到水價、電價,算上醞釀上漲的天然氣價,四大壟斷性資源品種都坐上了“漲”字車。
今年漲得最多的是油價,11個月內5次上漲,3次下降,最近的一次還是漲價,而且漲幅比較大。
水價方面,全國各大城市水價漲聲一片。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以來已經有北京、南京、哈爾濱等13個城市上調了水價或正在聽證階段準備上調。中國水網10年來對全國35個重點城市的水價進行的跟蹤統(tǒng)計發(fā)現,水價逐年增長,平均速度達到7.14%。
本月中下旬,國家發(fā)改委宣布,自本月20日起全國非民用電價每度平均提高2.8分錢,暫不調整居民電價,未來居民用電將逐步推行階梯式遞增電價,用電越多電價越高。國家發(fā)改委上次調整電價是在2008年7月和8月,上網電價平均漲4.14分,銷售電價平均漲2.61分。
長期不調價 一調就漲價
資源品價格改革到底如何走?國家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專家解釋說,改革的核心是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方向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價格機制。“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資源品價格總體上還會保持小幅漲勢。”有關專家告訴本報記者。
國家發(fā)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周大地則向本報記者坦言,“只要在經濟景氣的年份,資源類品種的價格都是往上走,我們目前用的資源越來越多,過去長期不調價,一調整的話大部分就是漲價。”
中科院財貿所有關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則表示,“資源品價格改革和資源稅架構應該同步推動,現在改革就是時機”。
增加壟斷企業(yè)成本透明度是關鍵
對于壟斷企業(yè)掌握了太多的話語權的問題,專家的意見聚焦在政府與消費者共同監(jiān)督壟斷企業(yè)利潤的癥結上。
亞洲開發(fā)銀行中國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對本報記者表示,資源價格改革的關鍵是應建立有政府、企業(yè)、消費者共同參加的價格協(xié)調機制。莊健稱,在公共事業(yè)部門轉軌過程中,目前“成本+利潤”的定價機制再加上公用事業(yè)領域壟斷的現狀,使得公用事業(yè)企業(yè)提出定調價要求時,往往從部門、行業(yè)的利益出發(fā),向政府提出過分或不合理的要求,甚至采取多報成本支出的辦法來達到提高價格的目的。
有專家也表示,雖然目前水價電價聽證會代表了一種進步,對企業(yè)也形成一種壓力,“但是企業(yè)給予的成本信息時常是不透明、不合理的”,不排除某些企業(yè)存在渾水摸魚的情況。因此,政府必須在增加壟斷企業(yè)成本透明度方面加強監(jiān)督。
廣東石油學會儲運銷委員會秘書長范小平就油品定價機制對記者表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中應保障公眾利益,讓公眾對石油企業(yè)成本利潤有清晰了解。目前,壟斷油企焦點在于石化雙雄將高昂的經營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在進一步市場化的成品油機制改革過程中,相關成本理應由企業(yè)通過內部挖潛、提高技術水平予以消化。
責任編輯:毋寧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gzjcgq.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